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打造差异化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产品服务,精准覆盖新市民的金融需求

  8月20日消息,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举办的“2022夏季峰会”在京举行。国务院参事、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

  8月20日消息,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举办的“2022夏季峰会”在京举行。国务院参事、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王兆星指出,金融要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为扩大有效投资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围绕科技创新企业的不同阶段特点,打造差异化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产品服务,有效运用各种金融直接和间接的融资工具来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此外,王兆星强调,要精准覆盖新市民的金融需求,促进社会消费稳定增长,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稳定感。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尚主席、各位同事、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夏季峰会。

  刚才主持人提到,现在我们不仅中国,而且欧洲乃至更多地方都在受到气候高温的煎熬。但是现在好像我们经济的热度和气候的热度有很大的差距。当然我们也不希望我们的经济热度过热,但是也不希望它过冷。因为它对整个经济可持续发展乃至社会的稳定都至关重要。

  我们注意到,今年以来,国内外都高度关注中国经济上半年运行的状况以及整个全年的走势,高度关注我们所出台的各项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它的效果如何。关注到中国宏观经济大盘、就业、市场等等,能不能稳得住?也更关注年初所确定的各项经济指标,也包括我们5.5%的增长指标是否能够得到实现?我想这些关注都是非常正常的,也是非常客观的。

  因为中国的经济分量,中国经济的影响度越来越大。在国内经济增长直接影响到就业,影响到“十四五”计划一系列指标的实现,也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稳定增长。

  从国际上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如果中国这部“发动机”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增长水平,所以这种关注是非常可以理解的。

  上半年,我国的经济确实经历了一个不太寻常的短周期的波动。一季度增长还是比较理想,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超预期的。到4、5月份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下行压力,这和疫情的再次在一些重点地区城市的蔓延,包括国际能源大宗商品价格等等的上涨,还有国际货币政策调整周期的影响,使得我国的经济又面临新的压力。

  那么好在二季度还实现了正的增长,但7月份,好像所发布的数据和原来预期和所期盼的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说,下一步,我们所出台的各项宏观政策措施是不是得到很好的落实,能不能得到实效?金融也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今天讲的,也是想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如何进一步增强金融政策工具的精准性和时效性,这和今天主题的前半部分,金融助力经济增长是相一致的。

  总体来看,我们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当中,金融政策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刚才尚主席也做了一些阐述了强调,但随着新的金融数据的陆续披露,也有两个现象值得我们高度关注,而且更应该透过这种现象来分析它背后产生的机制,从而为我们整个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能够找到更好的答案,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第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整个上半年或者前7个月,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加较多,消费需求明显地减弱。我们要警惕消费滞后可能拖累经济的稳定增长。

  据统计,今年前7个月,居民部门人民币的存款增加了10万亿,同比多增超过3.9万亿,近4万亿,均创近年的新高。二季度人民银行也有个问卷,也反映出人民的储蓄倾向较高,而消费的意愿在下降。今年上半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2.5%,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4.7%的同比增速,消费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3%,也为除2020年以外,近10年的最低值。

  这里面可能会有疫情的干扰。前段时间,确实很多城市居民不敢去饭店吃饭,也不敢去商场、超市购物,更不敢跨域旅游,所以这样对整个消费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出于对经济运行不确定性的担忧,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收入下降、失业等问题,居民更倾向于增加储蓄,降低消费,所以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它的背后,如果持续下去,这种消费继续低迷,消费的增长赶不上储蓄的增长,就有可能拖累整个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第二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出现了广义货币M2,它的增速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剪刀差在进一步扩大。这里面提出的问题,也需要我们警惕。凯恩斯曾经提出的所谓的流动性陷井问题,要注意防止出现市场流动性充裕与企业流动性紧张并存。央行货币投放多增与商业银行信贷少增同时并存,对整个实体经济是相当不利的。

  今年7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2%,高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1.3个百分点,同样为近年来新高。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同比少增3191亿元,其中住户贷款同比少增284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少增145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同比少增2357亿元。

  这说明企业部门、个人部门融资扩产和扩大投资的动力较弱。

  房地产也出现了很大的困难。房地产企业通过(再建)融资也越来越困难。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不足,金融体系充裕的流动性向信贷市场和实体经济传递不够顺畅。金融机构也面临着“资产荒”的问题。这也意味着货币向资金,向有效投资这种传导的渠道有些问题。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镜像。金融数据指标在很大程度反映了实体经济的运行情况。最新的金融数据反映出,我国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稳固。

  刚刚公布的先行指标经理人采购指数已经降到荣枯线以下,消费也好,工业增加值也好,增长都不够理想。

  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关键在于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同时要注重短期扩大有效需求和中长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其中,金融政策要进一步提高精准性、有效性非常重要。

  我想就此提几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扩大开发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开放性、政策性金融是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具有平抑经济周期的功能。在财政政策空间有限,货币政策传导力度较难直达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这样一种政策性工具,对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中间的连接驱动,更好地增加对实体和有效投资的支持至关重要。

  一方面要扩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的资金投放,扩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引导商业机构提供配套金融支持,所以是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增加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的信贷投放?当然,也要注意,开发性、政策性工具也要注意以市场化的方式来运用,最大限度地提升使用效率。同时,要引导促进更多的社会资金和商业资金进行跟进。

  第二,精准覆盖新市民的金融需求,促进社会消费稳定增长。

  前面讲到居民储蓄增加很多,消费减弱。这里面也有一个结构性的问题。恐怕这些中高层的收入群体储蓄倾向高一些,消费倾向低一些,但绝大部分新增住户,所谓新市民,他的消费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

  据估算,约有3亿人,新市民的群体,如果他们在金融方面得到很好的支持,这也是对经济稳定和增长是一个很大的支持。他们刚刚融入城市工作生活,在住房、创业、医疗、养老方面都有大量需求,但因短期收入水平有限,是否可以适当增加消费信贷,住房按揭贷款、房租贷款以及创业贷款,这样短期有利于激发大量有效消费需求,支持稳定经济大盘,中长期也有利于培育壮大中等的收入群体,为经济结构转型稳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金融机构应不断创新扩大金融产品服务和供给优化基础金融服务,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稳定感,增强他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第三,要加强对有效投资,特别是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

  我国目前还正处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投资的潜力、投资的需求、投资的空间非常巨大,包括刚才提到的绿色转型、“双碳”目标,这些都是一个巨大的投资潜力,需求领域。有效投资对我国当前经济恢复发展也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对科技创新的投资,既能促进就业稳定增长,同时又能够补短板、调结构,增强经济可持续增长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动能。

  金融要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为扩大有效投资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这里面包括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等,也包括了一些新基建的项目。

  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围绕科技创新企业的不同阶段特点,打造差异化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产品服务,有效运用各种金融直接和间接的融资工具来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所以这对当前乃至长远都至关重要。

  第四,要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刚才胡晓炼谈到了房地产的事情。我们且不说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且不说它是经济压力下行最重要的拖累,但它毕竟是国民经济当中的一个重要部门,也有一个上下游很长的产业链,对整个中国经济的投资消费拉动,乃至经济仍然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还要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处于新旧模式转换重要阶段,近一段时间,杠杆率过高的房地产企业,包括个别大型房地产企业出现债务危机,部分项目停工引发多地停供、停付房贷事件,使各方对房地产业未来的发展预期和信心有所影响。

  今年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6.4%,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7%,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再创新低。建议房地产这样一个连带作用,要稳住当前经济大盘,所以有必要还要稳住房地产市场,确保不出现,既不要大起,也要防止“大落”的风险。

  金融机构应该坚持市场化、法制化的原则前提下,满足受困房企合理融资需求,保持对房地产产业正常贷款。针对居民购房意愿的下降和市场观望情绪,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房地产政策,更好地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的需求。要积极探索房地产健康发展新的发展模式,也要不断创新和丰富房地产金融政策的相关工具。

  最近还有一种现象,现在个人按揭提前还贷增加比较多,使得房地产个人按揭贷款增长受这个因素影响也比较大,我们也需要分析一下,个人按揭贷款提前还款,而且形成一个群体效应,它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原因?

  第五,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国内经济下行会导致信用环境恶化,经济形势严峻,更多的金融风险也可能会水落石出。一旦爆发重大金融风险便会拖累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所以要全面分析研判经济波动、经济周期及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及时采取控制和预防措施,妥善应对不良资产反弹,防范高风险“影子银行”反弹回潮,强化监管严防资金脱实向虚,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和各类违法违规的金融活动,维护区域信用环境和金融秩序。

  近期,安徽、河南发生一些小机构金融风险,包括存款兑付困难,损失也很大。还有一些个别机构涉嫌严重犯罪,形成涉众风险,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尽管它不是一个系统性的风险,也不至于引起区域性的系统风险,但它毕竟是一种信用风险的信号,我们还要高度关注。

  对风险明显露头的重点机构要坚决处理,防止风险外溢传播,引发炒作和市场波动,来坚决维护金融的稳定。

  总之,在当前经济困难和经济下行压力下,更要坚定信心,要更好地把握好、处理好三个重要辩证关系。

  一是短期困难与长期经济向好的关系。短期的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中国长期增长巨大空间的关系,以及当前的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和长期的培育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系,这样才能既克服当前的困难,同时也使我国的经济能够保持稳定健康增长。这对我们实现百年复兴目标至关重要。

  我就讲这么多,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关于作者: 深圳文明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