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朵星球床垫值得买吗

广告位

  如果追溯我国网络暴力事件的源头,往往要从2006年的“女性踩高跟鞋虐猫事件”说起。相关视频和图片出现在网络…

  如果追溯我国网络暴力事件的源头,往往要从2006年的“女性踩高跟鞋虐猫事件”说起。相关视频和图片出现在网络上,引起了数万网友的强烈谴责。不到6天,发布视频网站虐猫者、视频销售者和注册者的真实身份被网友锁定。当事人随即遭到网上大量发泄愤怒的行为并延伸至线下,他的生活被彻底颠覆。
网络欺凌于2008年首次进入司法程序。2007年底,北京一名女白领因怀疑丈夫王某有婚外情,在撰写“死亡博客”后跳楼身亡。事务。随即,王某就受到了各种骚扰、恐吓、谩骂。
随后,王某向法院起诉发布博客内容的三个网站侵犯其隐私权和名誉权。现在看来,该案的二审判决很有启发性。据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网络暴力典型案例与防治机制观察报告》发布报道,二审法院裁定,对王某违反中国法律和社会道德准则的行为予以批评和谴责。但这种批评和谴责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应为了宣扬自己的隐私而公开,否则就构成侵权。
“网络暴力往往源于未经证实或已证实的网络事件,直接导致当事人的社会死亡,并往往以网民对当事人进行线下骚扰而告终,导致当事人失去工作和生活安宁。”对外经济合作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新回忆,微博诞生于2009年,微信出现于2011年。两条微博一头开始成为一种新的结构和面貌。网络生态。此外,短视频社交平台上线从2016年开始,舆论场的结构和生态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网络暴力问题也变得更加严重。
据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李华军等学者统计,2013年至2015年我国网络暴力事件数量快速上升,增长率267%。人物和公众。其中,公众人物遭受网络暴力最为严重,占比54%。 2022年,澎湃新闻对311起网络暴力事件分析显示,超过40%的网络暴力受害者是普通民众。名人、网络主播等受到更多关注的公众人物,不再是网络欺凌的主要受害者。
2018年,德阳博士与初中生泳池发生冲突后,一名上海女子陷入舆论漩涡; 2022年4月,上海一女子被指赠送送货员200元感谢金太少,并连续遭到辱骂;爷爷在病床前分享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好消息,并因粉红色长发遭受网络欺凌; 2023年5月,武汉一名小学生在校内被老师撞倒身亡,其母亲因容貌、衣着受到批评。最终,这些事件的当事人都因不堪忍受而自杀。“如果说传统的网络暴力仍然存在‘公正批评’调查机制的因素,那么今天的网络暴力更多地表现为‘无差别’的情绪宣泄。通过网络暴力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对他人的不满。” ”摘自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网络暴力现象治理报告》,发布。
2.网络暴力是全球治理问题
“暴力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停止过,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董晨宇表示,科技放大了人性恶的一面。
在《思维转变:社交网络、游戏、搜索引擎如何影响大脑认知》中,作者苏珊格林菲尔德(Susan Greenfield) 认为,与过去任何其他发明时代相比,数字技术不再只是一种手段,而且本身就是目的。汽车带您从这里到那里,冰箱让您的食物保持新鲜,一本书可以帮助您了解世界及其人民。数字技术有潜力成为最终目的,一种完全独立的生活方式。 “在这个包罗万象、栩栩如生的视听宇宙中,感官的分散缩短了人类注意力的维度。人类可能会变得像计算机一样,拥有反应灵敏、高效的信息处理系统,但却缺乏思考的深度。”肖恩格林菲尔德(Shane Greenfield) 的Su 分析。
然而,“任何社会问题都是多面的,其解决方案也是复杂的,但我们却越来越倾向于二元化、对立化、极端化。因为复杂问题的讨论需要更高的认知能力,甚至需要不断突破自己的认知能力。”现有的认知,虽然不舒服,但是直接骂是一种享受。”董辰宇叹了口气。
互联网的愿景之一是让人们进行更平等的对话,而今天的现状似乎与此背道而驰。
在董晨宇看来,网络暴力的泛滥,让我们在网络上的表达越来越紧张。网络暴力难以预测,任何一句话都可能引起风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越来越低。 “比如微博原本是一个公共广场,我们可以在这里讨论很多公共话题,但最终大家可能只能不断地宣告自己的清白。这是一个已经可以看到的未来。”董辰宇说道。
应该说,网络暴力是世界各国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遇到的共同发展和治理问题。正如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教授王思新所说,网络暴力就像千滴水汇成河。

关于作者: 深圳文明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