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上的超级枢纽:不跑港澳,在广州南沙也能做“全球买卖”

  继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宣布9月1日开学、“港人港税,澳人澳税”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出台后,广州南沙又有大动作…

  继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宣布9月1日开学、“港人港税,澳人澳税”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出台后,广州南沙又有大动作。

  8月17日,南沙正式发布支持南沙外经贸的系列政策,包括《广州南沙开发区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扶持办法》、《广州市南沙区 2022年稳外贸政策措施》、《广州市南沙区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措施》等政策措施。

  今年上半年,南沙外贸进出口总值1163.3亿元,其中进口567.7亿元,同比增长9.4%;实际利用外资17.23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另外服务贸易进出口额9.4亿美元,同比增长16.36%。

  “港澳一直都是我们最主要的外资、外贸伙伴,而且香港也是境外资本走进国内、国内资本走向海外的重要窗口。”南沙区政协副主席、商务局局长谢晓晖表示通过政策的出台,带来更多新的市场机会,让更多企业能够利用好香港这个平台。

  跨境商品直通香港

  从东莞玖龙纸业工厂的纸浆原料,到惠州骏德酒业旗舰店的红酒,再到广州江南水果市场的车厘子,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几种商品,实际上都有一个共同印记:来自南沙。

  在这片8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发展出世界大港南沙港、跨境电商规模位于国内前列的综合保税区,以及进口贸易创新促进示范区等重大外经贸平台。

  这些年来,南沙港区业已发展成为华南最大、种类最齐全的综合性枢纽港。截至今年7月份,南沙港区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496.2万TEU,同比增长15%。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超过23600个集装箱在南沙港装卸。

  3项促外贸政策中,设置了最高200万元的粤港跨境运输通道补贴和最高50万元的粤港澳跨境货运作业点疫情防控补贴。此外,还有50万元的关税保证保险补贴和最高可达100%保费的出口信用保险补贴。

  可以看出,在粤港澳跨境运输和贸易往来上,南沙可谓狂踩油门。

  而要推动几地的往来,不得不说的是南沙综保区。

  以前,香港货物可以通关进入内地,但内地进口的货物无法运往香港。随着保税功能的开展,这一不可逆的情形被打破。

  以骏德商业集团(以下简称“骏德集团”)为例,主营进口酒类的骏德集团是来自香港的企业,在当地设有6000平方米的仓库。目前公司在南沙保税区也有13万平方米仓库启动使用。另外,在保税区外还有22万平方米的办公面积。

  未设置南沙仓库以前,骏德集团的货物都从香港上岸并放置于当地仓库里,根据内地需要再进行通关。

  相比寸土寸金的香港,南沙无疑有成本更低、面积更大的优势。随着南沙保税仓的启用,现在骏德集团所有货物都放在南沙仓库,根据需要再免税调往香港。目前,有五分之一左右货物调往香港,销售至当地或再运往国外。

  陈颂告诉记者,香港租金成本是南沙的4-5倍。此外,对比香港仓库仅6000平方,南沙13万平方的场地提供了更多的操作空间,除了作为仓库,还可以进行相关商业配套。

  在骏德集团仓库里,还有保税区和完税区的划分。该式也是由南沙在国内率先启动试点的:“这种模式称为货物分类监管。在完税区是已经交过税的商品,也就是国货,只要掏钱随时就能卖,不用再走清关流程。”骏德集团董事助理陈颂提到。

  海陆空立体枢纽

  早在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南沙就被定位为国际物流枢纽。

  再看南沙区域内交通条件,确实也担得起这个称号。

  光看水路方面,南沙就覆盖了多种类型的码头。得益于岛屿众多,南沙区域内衍生出各种功能的码头,包括散货码头、集装箱整位码头、汽车滚装码头、石化码头等。

  广州港股份生产业务部副总经理范健文介绍道,南沙港区现在开通的外贸班轮航线达到150条,今年已净增15条。

  而通过便捷的铁路、公路交通,再连接至机场,南沙港能够进一步辐射内地城市和海外国家,称得上是“立体式”的交通枢纽。

  譬如通过铁路,来自江西、贵州的货物得以运到南沙港出口,货物也可以转运至白云机场进行空运出口。

  事实上,几种运输模式也能够灵活切换。疫情之后,由于港车运输成本大幅提升,一段时间内骏德集团选择直接空运至香港。后来,又改成香港驳船的水路模式。交通基建的便利性为进出口提供了多种模式,在操作上也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时效性。

  “走水路费用会更加便宜,第二天可以到,第三天可以提货,效率都提上来了。”陈颂说。

  加上通关的简化,商品进出口更加“如鱼得水”。

  南沙海关副关长陈曦提及,今年6月南沙海关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31.84小时,较2017年缩小61.77%;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0.92小时,较2017年缩小91.81%。

  快速增长的业务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逆向物流。所谓逆向物流,是指跨境电商中,被退货的商品如果没有质量问题,可以进行重新销售。

  这也是南沙港相较于盐田港、前海港口的加分点所在。目前,南沙的广州市海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诚国际”)是全国唯一拥有跨境电商出口退货再销售功能仓的企业。

  海诚国际副总经理郑海斌提到:“以前这些商品没有逆向物流支持,退货后只能在海外销毁,这个成本对于跨境卖家们还是比较大的。”通过公司大规模开展逆向物流,跨境电商商家面对“7天无理由退货”也不必“忧心忡忡”。

  郑海斌告诉记者,公司从2020年开始操作该项业务,从去年下半年到目前为止是业务的快速成长期:“我们仓库面积也从最初的3000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20多万平方米,来提供这个服务。”

  2小时:从卸装到上市

  促外贸政策助推的不仅是市场资源流动和头部企业落户,产业链条的完善,或许才是最终剑指之处。

  这次出台的促外资政策,在入资方面,单个企业就入资最高可获得1亿元奖励,叠加“省外资12条”入资最高可获得2亿元奖励。在经营贡献方面,跨国公司总部最高可获1亿元奖励。在服务方面,提出针对外资企业在项目用地、政务服务、金融、人才、出入境等方面专项举措。

  在南沙区政协副主席、商务局局长谢晓晖看来,政策不仅为了带动外贸外资,更多是为了让产业体系更加完整:“就像进口车,通过五年时间,目前我们已经成为全国第二大口岸,这也是基于产业打造形成的结果。”

  目前,广州港南沙汽车口岸已发展为华南最大滚装汽车枢纽,形成全国最大汽车滚装码头集群。截至2021年底,累计完成外贸进口超过5.5万辆、装卸商品车超过800万辆。

  随着相关配套措施的落地,冷链生鲜、平行汽车进口、飞机保税融资租赁等新模式也逐渐成熟。

  相比于主打欧美市场的深圳盐田港,南沙港的航线优势在于东南亚、非洲等航线,来自东南亚的水果生鲜是进口的主要产品之一,冷链也是南沙进出口的重要一环。

  今年1-7月南沙口岸进口冷链商品同比增长81.41%,其中水果增长约9.8倍。

  快速的通关效率无疑释放了生鲜的进口需求。陈曦提到,进口的车厘子、榴莲等水果从卸船到运抵江南水果市场用时仅2小时。

  产业结构的完善同样体现在企业上。例如骏德集团,刚起家时主要运营酒水进口,基于南沙仓库和办公场地的竣工、使用,公司开始往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能够提供国际货代、国内物流等贸易服务,以及保税加工、保税展贸等增值服务。

  目前,公司也在税后生产业务摸索,想要在传统保税区所没有的新领域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比如将保税区货物运到外面加工后,再进行出口;或者在保税区里做食品加工,然后销往国内或境外。”陈颂透露。

  对接深、港、澳

  除了南沙产业链的打造,目光放远,一系列政策最终将围绕整个大湾区枢纽功能进行服务。

  在传统的海运出口中,由于香港航运航线、国际班轮相对较多,珠三角的商品需要先出口至香港进行拼柜,再整柜运输。

  随着南沙航线的开通和时效便利的提高,情况有所“扭转”。“现在反而是一部分香港的货品先到南沙,在这边集拼之后再出口到全球。”郑海斌提到,这一趋势在疫情之后越发明显。

  今年以来,海诚国际与广州港物流有限公司共同设立粤港澳大湾区集拼平台,提供进出口集拼、海运国际中转等服务。通过国际中转集拼,香港货物来到南沙的流程有所简化,不需要走正式的报关流程。

  更“颠覆”的改变在于,国际中转集拼改变了传统以船为单位的进出口模式。随着贸易的碎片化,南沙逐步发展出以柜为单位的海运模式,一个柜子里既可以装着从韩国进口到南沙的商品,也可以装上从南沙出口到国外的货物,以此进行集拼。

  也就是说,船只每经停一个港口,都可以承接当地需要进出口的货物,运输效益得以大幅改善。

  截至目前,国际中转集拼出口操作量将近30万吨,柜量达到1462个TEU,货物类型涵盖家电、服装、机器设备、日用五金、电子产品等,出口的航线近30条。

  不管是哪种模式,这当中南沙港、香港港口并不是一个竞争的关系,反而是一种相辅相成。”郑海斌认为。

  这也正是《南沙方案》提出的,南沙港对标配合港澳完善大湾区的枢纽功能,服务整体进出口。

  接下来,海诚国际将把重心放在业务对接深圳、香港、澳门国际机场上。目前,公司搭建的大湾区机场共享货运中心只对接了广州白云机场,面向深圳机场的合作则到了测试阶段。虽然向香港机场的对接由于疫情有所延迟,但也在规划中。

  实际上,南沙很早以前已通过超级中国干线、粤港货站的方式完成与香港机场货站连接。

  “接下来,我们甚至会争取把业务对接后的安检、货物作业都落地在这里。”郑海斌表示。

关于作者: 深圳文明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