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石沉大海,被裁地产人挣扎卖保险,资深猎头:身边就有十几个

  当简历石沉大海、一番挣扎过后,地产人转行卖起了保险。   “早知道你干保险的话,我都不需要供你上大学了!那…

  当简历石沉大海、一番挣扎过后,地产人转行卖起了保险。

  “早知道你干保险的话,我都不需要供你上大学了!那家(房地产)公司干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辞职?”

  “裁员,跟我干得好不好没关系,裁一半了,总监都裁了。”

  “再找一家。”

  被发现偷偷转行卖保险后,前地产从业者李雯与父母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李雯原本在一家房企负责成本管控工作,当时,有着十余年从业经验的她已走上管理岗位。在许多人的认知中,这是一份兼顾体面和收入的工作,所拥有的社会地位远非保险从业者能企及,当人们得知一个人是卖保险的,往往会警觉地捂紧“钱袋子”,生怕被对方“骗走”。

  然而,李雯在去年底被裁员后,却毫不犹豫地投身保险行业,“我完全没有想着继续在房地产行业工作了,因为确实已经看到了比较残酷的现状”。

  她口中的“残酷现状”指的是房企出险、市场低迷、收入下降、裁员盛行和岗位缩招。这让她在重新找工作时,直接跳过了地产行业,而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进了保险公司,成为一名保险代理人,“因为一时也想不到能干什么别的事情”。

  大多数地产人不如李雯般果断,在失业之后,他们会先在熟悉的房地产领域投递简历,当简历石沉大海、一番挣扎过后,上至房企高管,下至基层的地产人做出与李雯相同的选择,转行卖起了保险。

  简历石沉大海,转行卖保险

  程玲也曾是苦苦挣扎的地产人。

  她从工程学院毕业后的十多年里,只做过两份工作。在起初的七年里,她从事的是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跟着项目到处跑,为了给孩子一个固定的生活环境,后来在地产行业找了一份工程内业的工作,主要负责与项目有关的工程文件、资料、图纸、设计变更等的收发、登记和管理,后来升任内业主管,而这一坚持又是七年。

  “我一直很喜欢这份工作,也想做出成绩”,程玲怎么也没有想到,热爱工作且对企业忠诚度很高,也做得很优秀的她,会进入公司的裁员名单。

  “今年的行情太差了,我们公司开始裁员,正好我负责的项目也竣工交付,然后我们工程部条线被裁了”,从程玲接获裁员通知到正式离职前前后后不到十天,在交接工作的最后两天,她不舍地和所有同事、合作单位一一告别,“那两天瘦了四五斤”。

  直到被裁员时,程玲还没有完成考取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两大目标,不承想此番离职之后,房地产行业却头也不回地弃她而去,程玲告诉时代财经,“离职之后,也通过各种途径找房地产相关工作,(但)工作机会少,简历投出去后也没有音讯”。

  半个多月的挣扎之后,程玲意识到“如果想从被裁的痛苦中走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立马开始新的工作、新的学习,让自己动起来”。这一次,程玲选择的是与房地产毫不相关的保险行业,经过半个多月的深入了解后,她成为了一名保险代理人。

  程玲告诉时代财经,她选择保险行业一方面是因为房地产工作不好找的无奈之举,另一方面是看中保险是一个付出多少就有多少回报的行业,“虽然很艰辛,虽然外人看起来很low(低级),但我可以从事到五六十岁,可以一直做下去而不会被轻易取代或者裁员。大家都觉得保险行业什么人都可以做,那是以前,现在更需要专业的、全职的保险人。我觉得越是在这种行业内,我这种专业的、职业的保险人更能做出成绩”。

  选择了保险行业之后,程玲依然在努力备考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这是一个未竟的目标,但她告诉时代财经,“被裁员真的很心寒,被伤透了。如果房地产复苏,自己估计也不愿意回去了,给自己留后路的话我会做不好保险”。而对保险行业了解之后,程玲也开始权衡起两个行业的利与弊,“如果回去还是从事以前那些工作,我的上升空间也不大,我能看到的并且学习的内容也是限定范围的”。

  不是个案,猎头称“身边就有十几个”

  地产人转行卖保险并非个案。时代财经调查了解到,尽管新能源汽车、双碳和医疗大健康因为有着急切的用人需求和可观的发展前景而受到地产人的青睐,但超龄、工作经验或学历背景不匹配等因素,也限制了部分地产人的转型。因此,保险成为了不少地产人的最后归宿,上至房企高管,下至基层员工。

  “我这边就有十几个转行卖保险”,猎头行业资深从业者、自媒体地产一品塘合伙人(下称“地产一品塘”)表示,大部分人是因为目前在地产行业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或者不想在地产行业继续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上的保险销售可分为两类,即“保险经纪人”和“保险代理人”,其中,保险经纪人指的是第三方代销公司的员工,向市场销售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而保险代理人则是与保险公司签订代理合同的人,保险公司提供平台、产品和服务,而代理人负责扩展销售,但他们并不是保险公司的员工,两者的关系实际上为委托代理关系。

  根据地产一品塘的观察,除了保险行业和新能源,不少地产人也选择转行企业咨询、服务业和自媒体,“行业本来就要淘汰很多人,这是必然”。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推出的CIER( 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房地产开发/经纪/中介的招聘需求人数在下降,CIER指数也由第一季度的6.64降至5.46,而去年同期为8.59,环比、同比降幅分别在景气指数较高的十个职业当中排名第四、第三。

  在许多人的认知当中,“卖保险”并非一份体面的工作。《迷失的盛宴:中国保险史1978-2014》一书介绍道,保险行业在中国起步之时,高收入吸引了不少优秀者,不乏博士生、硕士生。1997年中国保险市场全面扩张后,大批人涌入行业,高素质者纷纷退出。久而久之,引进中国的保险代理人制度陷入向下的恶性循环:素质低的人让行业形象越来越差,行业形象差则更招不到高素质的人,于是乎行业形象更差。同时期,房地产行业吸引的优秀者却越来越多。

  正是“卖保险”这样一个至今仍未“洗白”的职业,在地产裁员潮当中,吸纳了不少失业人员。地产一品塘称,“任何人都可以去保险行业,只要愿意尝试,保险行业就是依靠人际关系驱动业务”。

  收入没有天花板,发展代理人能躺赚

  “一般人加入公司,无非是两方面的考虑:收入、发展空间”,前保险代理人王鹏告诉时代财经,代理人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两大方面,即业务收入和团队拓展,前者指靠卖保险产品拿服务费,后者为发展下线。

  “发展下线”指的是向团队引入新的代理人,王鹏解释道,“比如我引荐别人进入团队,不仅可以拿到奖金,被引荐的人也在一定的时间内成交,我也可以按比例拿提成”,而这样的规则意味着,如果代理人自己没能成功卖掉保险产品,但被他引荐的人有业绩,他依然有收入。

  “如果成为一个团队的主管或总监,还可以按比例提取管理津贴或奖金,有不少主管或总监,他们拿到的管理津贴甚至要远远高于他们自己直接做业务”,王鹏表示,曾了解到一名团队总监“上半年的业务收入就那么几万,但是他的团队给他带去的收入就达到了几十万,基本上收入是没有天花板的。”

  不过,王鹏指出,保险行业最难的地方在于两大方面,“一是对身份的突破,国内大众对商业保险还是带有偏见的,原本身边一些和我接触不多的人知道我转行保险后,甚至有意回避跟我联系和见面。一是对销售的突破,没办法主动去拓展,导致业务不稳定,收入直接受影响,很多进去待一两个月就走了的,主要就是销售不行”。

  创造高收入的可能性让失意的地产人主动地奔向了保险行业,实际上,保险行业也偏爱有着房地产从业背景的人。

  时代财经从多则招聘广告中了解到,多家知名保险公司对保险代理人有着学历、从业背景或过往年收入标准的要求,其中从业背景包括房地产、银行、教培、法律和医疗等。以平安保险在无锡的招募为例,其对金牌经理人的招募标准是:28至45岁,本科以上学历,从业背景为教育培训或房地产销售。

  “招有一定学历、一定工作经验、一定经济实力的群体,直白地讲,这些人的圈层跟周边的人也是类似的,更有利于公司发展业务、发展团队、打造品牌”,王鹏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当被问及房地产从业经验是否对其保险代理人工作有所帮助时,李雯和程玲的回答却完全不同。

  “没有太大帮助,只是说碰到同是地产行业的人更有亲切感,但是行业很艰难,地产客户转化反而难一些”,李雯称。相反,程玲却是信心满满:“房企一般是甲方,以前很多甲方高高在上,但我对待乙方是低姿态,以一个服务者和合作者的身份,虽然我离开了,从事保险行业,还是有好多以前的合作伙伴也愿意和我联系,找我帮忙。”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李雯、程玲、王鹏均为化名)

关于作者: 深圳文明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