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8月4日讯(高雷、崔贤超、台尔爱丽)进入8月份,棉花生长普遍进入花铃期。此时期是决定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关键环节,也是棉田水肥管理的关键环节。以及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时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苏克市51团国家数字农业项目示范田,越来越多的智能化田间管理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从高空卫星、低空无人机落地各种现代农业数据传感器,让农业生产更加智能、高效。
进入8月,棉花生长进入花铃期,这是决定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关键环节。塔伊尔阿里摄
“这个红色区域,说明干旱很严重,浇水的时候,可以打开滴灌阀门一段时间。这个绿色区域,说明农作物不缺水……”近日,在棉田里, 51团技术员正在将遥感无人机采集分析的棉田信息及时反馈给种植户,提出田间管护建议。
这是利用“天地”一体化遥感技术对棉花长势进行大规模监测诊断的成果。从遥感无人机起飞到测量完成,仅需半小时即可完成数千亩棉田棉花生长状况的数据采集。技术人员随后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结合近期天气趋势,为农民提供科学有效的田间管理解决方案。
技术人员准备驾驶遥感无人机。塔伊尔阿里摄
“现阶段是棉花生产形成的关键阶段之一,水肥调控对农民生产形成非常关键。我们利用无人机遥感数据采集棉花生产的光谱特征。 “棉花冠层,然后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到棉花叶片中氮的基本含量。”数字农业项目工程师周浩表示,根据分析结果,对棉农进行点对点指导,保证棉花生产过程中的养分供应,最终获得更好的产量回报。
可以对遥感无人机采集到的棉田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直观地看到整个棉田的水肥状况。塔伊尔阿里摄
花铃期是棉花需水肥最多的时期,需水肥量占整个生育期的60%-70%。科学配置现有水资源,坚持“小水量、短周期”快速轮灌,可以减少高温缺水对棉花生长的不利影响。基于遥感无人机采集的数据,种植者可以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结合遥感无人机采集的棉田信息,技术人员正在为农民田间管理提供指导。塔伊尔阿里摄
第三区图木苏克市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这里光热资源丰富,非常适合棉花生长。是新疆乃至全国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近年来,当地坚持“优棉”发展思路,依托高标准农田,大力发展高产高效棉田。棉花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棉花种植面积已达95万亩。随着“物联网+农业”实现农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智能化、智慧化,现代农业技术和大数据让农业生产更加“科技化”。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