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密集披露期间,市场资金“闻讯而动”。近日,信义光能(00968)发布公布了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业绩,净利润同比下降26.9%,低于市场预期。财报公布后首个交易日,该公司港股股价跌幅超过10%,盘中最低触及7.22港元。
2022年下半年以来,曾经成为市场“明星板块”的光伏股遭遇大幅下跌。经过近一年的寒潮,光伏上市公司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行业迎来周期拐点的呼声逐渐高涨。
公司层面,多家投资机构近期下调了信义光能的密集评级。例如,中金公司研报表示,考虑到公司下半年盈利能力恢复有限以及光伏行业估值下降,下调目标价51%至7.07港元;付锐表示,预计2023财年的供过于求局面将持续,并重申信义光能“跑输大盘”评级。
在这种不确定的形势下,作为光伏玻璃行业的龙头企业,信义光能能否走出盈利底线,又将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增收不增利”趋势逐渐显现
公开资料显示,信义光能于2013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是“信义系列”中第二家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光伏玻璃生产制造和光伏电站开发建设。 -0.04、-0.61%)压花玻璃(原片和钢化片)、减反射镀膜玻璃和背板玻璃,为全球各大光伏组件制造商提供光伏玻璃产品。目前,信义光能拥有六大光伏玻璃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广西北海市、江苏省张家港市、天津市、马来西亚马六甲市。
尽管信义光能上半年营收依然增长,但净利润却出现下滑,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趋势。
根据公司近期披露的中期报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121.42亿港元,同比增长25.2%;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3.92亿港元,同比下降26.9%。每股基本溢利为15.63港仙,每股中期股息为7.5港仙。
据智通财经APP显示,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30.7%大幅下降至22.0%,主要是由于太阳能玻璃业务盈利能力下降以及利润率下降所致。太阳能发电场业务的利润贡献。
从收入结构来看,2023年上半年太阳能玻璃销售收入约为105.79亿港元,占比约87%,较去年同期增长30.8%,主要由于销量增加,但部分由于平均售价下降,并被人民币兑港元贬值所抵销;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公司将分别新增6条和2条日熔化能力1000吨的太阳能玻璃生产线。到2023年6月底,日熔化总能力将增至2.18万吨。销量(吨)同比增长49.8%。
光伏电站业务(包括售电及电价调整)收入约14.91亿港元,占比约12%,同比微跌1.8%。公司表示,太阳能发电场业务收入下降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兑港元同比贬值7.1%,以及部分尚未纳入第一批的太阳能发电场项目所致。一批合规项目清单以减少的电价调整金额作为收入确认,完全抵消了期内发电量的增加。
如果以更长的时间线来看对价规模,你会发现,在营收持续增长的同时,公司的净利润率自2020年以来持续下降,到2022年将跌破2018年的水平。
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股价也必须跟随业绩变化的趋势:上市以来六年一直低于5港元,直到2020年股价才开始上涨,并达到最高价24.16港元2021年初,随后公司股价整体震荡下行,至今已回到7-8港元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