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意见沟通是可以的,但为什么要用‘挂厕所’来侮辱别人呢?”仅仅因为发布了一条游戏评论帖,上海居民白女士就被“挂厕所”了。她感到不解、委屈,却又无能为力(据8月14日《法治日报》)。
目前,网络生活有比现实生活无限现实的趋势。既然线下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厕所,“互联网厕所”的出现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据介绍,所谓“挂厕所”,是指当事人的照片、行为或言论被网友发布到社交平台上的“厕所账号”(又称“网络厕所”)。 “厕所账号”是二次元、明星、游戏圈比较流行的一种喊话账号。
乍一看,“网络厕所”与现实中的厕所颇为相似:一是匿名性。网友可通过后台私信账户提交文章,账户主将匿名发布投稿;其次,其相对孤立,如果是从未接触过相关圈子的群体,很难通过关键词在网上搜索到“厕所号码”;最后,它有其独特的“气味”,帖子内容充满言语贬损和对他人的人身攻击。攻击、辱骂等等,评论区也是频频出现。
网络生活真的需要“厕所”吗?要知道,网络生活无论多么现实,也只不过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一个心灵交流的平台。就线下物质生活而言,厕所当然是不可缺少的,但在精神交流层面,无论表达和交流什么意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基本的礼貌和规范,这是文明的基本原则对于“人”。设置也是法律对“人”的基本要求。一些网络平台将真正的厕所“搬”到了网上,并对其中的各种离谱言论监管不严。看似“人道”,实则为不文明甚至违法的言行提供了空间。
监管不严的“网络厕所”有何危害?一是客观上助长了网络侵权行为的泛滥。例如,某网友匿名投稿“挂厕所”,其通过截图、粘贴等方式投稿是否侵犯了“被挂厕所者”的肖像权、著作权、和隐私权吗?目前,相关监管和筛选程序仍严重缺乏。二是为网络欺凌滋生提供了温床。比如,各种恶意、不道德的谩骂和对“上吊人”的极端讨论,很容易引发网络暴力,甚至导致自残、自杀。三是大大增加了“绞刑者”维权的难度。 “网络厕所”的匿名性,让被侵权人“找人”变得困难。在平台管理方面,部分“厕所账号”对投稿仍存在一定限制,有的则放任甚至鼓励投稿肆意言语攻击。
据报道,一些“厕所账号”遭到了网友的抵制和投诉,但几个被投诉的网络“厕所账号”仍在积极发帖“勾引人”。一些“厕所账号”甚至在遭到抵制后发帖称回应,称该账号的运营“是为了维持网络上友好、幽默的氛围,开设该账号的初衷只是为了提供一种新颖的方式”。让今天面临压力的年轻人放松一下。”将网友投诉“厕所”的栏目命名似乎可以理解,但这是否意味着一旦喊出“厕所”,平台就可以放松监管并“宽容”呢?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网络厕所”。无论在什么样的网络领域,都不能失去法律的底线,网络监管、执法、司法的标准要一致。一些网络平台打着“厕所”旗号纵容甚至诱导不文明行为。看似聪明,其实只是一种骗耳盗铃的“流量行为”。“网络厕所”不能成为平台监管、执法、司法的盲点。无论冠以“厕所”还是其他名称,这种在网络空间打造“轻法之地”的企图与当前国家净化网络环境、依法惩治网络暴力犯罪的努力背道而驰。期待相关监管部门强化平台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监管责任,加大治理力度,铲除当前“网络厕所”中的各类乱象。
容声和海尔哪个质量好
“不同意见沟通是可以的,但为什么要用‘挂厕所’来侮辱别人呢?”仅仅因为发布了一条游戏评论帖,上海居民白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