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反映,其在去哪儿网预订机票时,因平台与航司页面频繁跳转、操作选项排布易产生混淆而误操作改签,不仅 627 元改签费难追回,长龙航空仅提出退还 6 元的方案,相关交易规则中的“权利不对等”现象引发关注。
事件要从 10 月 5 日说起。该市民在去哪儿网购买长龙航空 10 月 8 日 GL8576 航班机票,支付 787 元后,因页面频繁在去哪儿与长龙航空间跳转,且改签按钮与订单选项排布紧凑,误点改签到 10 月 9 日,瞬间被扣 627 元改签费。察觉失误后,他在 10 分钟内紧急联系去哪儿客服申请撤回,却被以 “系统已确认,无法逆转” 拒绝。
此后多轮沟通中,双方的推诿与解决方案更让他难以接受。去哪儿网称 “改签指令由航司确认”,长龙航空则先是表示 “费用需与平台协商”,后仅提出退还 6 元 —— 与 627 元的实际损失相差超 100 倍。更令他不满的是,平台明确告知 “可在 12 小时内确定订单是否生效”,却拒绝消费者 10 分钟内的合理撤回请求,“平台有足够时间确认订单,为何不给消费者纠错机会?这明显是不平等交易!”
从法律层面看,这种被消费者质疑的“双重标准”可能涉嫌违反相关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平台 “12 小时确认权” 与 “10 分钟撤回权” 的不对等,被指可能与交易公平原则相悖;《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条也明确,不合理地免除己方主要义务、加重对方责任的格式条款可能被认定为无效。而长龙航空 6 元退款的方案,因与消费者实际损失差距过大,令消费者感到自身权益未得到重视,该做法也与《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中 “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消费者合理要求” 的精神不尽相符。
事实上,类似情况在机票预订领域时有发生。不少消费者反映,在使用部分平台时曾遇到“多报价吸引点击”、“页面跳转导致操作混淆”等情况,并质疑其是否存在诱导消费的倾向。一旦出现问题,平台与航司间时常出现责任推诿,或仅给出象征性解决方案。此次事件中,市民已保留订单截图、付款凭证、通话录音,并向 12315 平台提交投诉,“不是差这几百块,而是要讨个公平”。
目前,市民已尝试联系去哪儿网与长龙航空,截至发稿暂未收到明确回复。我们呼吁市场监管部门对机票预订平台的相关交易规则予以关注,也希望涉事企业正视消费者诉求:合理解决消费者 627 元改签费问题,优化页面设计与操作流程,并对交易条款中是否存在权利不对等情况进行审视——积极回应消费者合理关切,方能真正赢得市场信任。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及内容,仅供一般性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我们力求但不保证信息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对因使用本站内容而产生的任何损失概不负责。
本站可能包含的第三方网站链接,其内容不受我们控制,访问此类链接的风险由用户自行承担。
我们保留随时修改本站内容及本声明的权利,恕不另行通知。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视为您接受此声明。